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技成果交流 >> 科技成果与交流
科技成果与交流
|
长江航道科技成果关键技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
来源:
长江航道局
|
4月3日,由中国航海学会组织的“长江航道数字化和智能航运应用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在长江南京航道局召开,来自国内业界的九位权威专家出席并对该项科技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项目技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了解,九位专家中有五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水道和港口工程专家梁应辰、地图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王家耀、卫星总体技术专家范本尧、水声工程专家马远良、航天遥感与空间技术应用专家龚惠兴。而几位院士同时鉴定一项长江航道科技成果这在长江航道历史上还是首次。出席鉴定会的专家还有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光、科技司副司长张延华、水运局副局长解曼莹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继贤。
据介绍,“长江航道数字化和智能航运应用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由长江航道局、长江南京航道局和大连海事大学共同合作完成,该项目以长江航运需求为导向,主要研究并搭建了一个长江航运一体化应用的网络化运行体系,为航运综合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开发利用最大化提供了一个运行平台,集成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并应用示范。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首次面向长江干线航运建立各相关要素互联互通的网络化体系,解决了长江航运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整合、共享与服务的技术要求;首次研发了内河电子航道图,实现了电子航道图生成、发布与动态信息服务的一体化,改变了传统的航道图管理和服务模式,为内河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建立的定制定向信息服务和动态更新模式,可为港航企事业单位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为长江航运的智能化提供信息支撑;研发了具有信息交换与共享功能的内河船舶智能船桥,提高了船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长江航运船联网的基础网络架构,可支撑物联网技术在长江航运中的应用;首次制定并颁发了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为此,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创新性很强,系统集成难度大,技术先进,为内河智能航运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在长江航运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提高航道通过能力,提升航道服务水平,提高通航安全保障能力,促进长江航运的智能化建设,加快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利用,支撑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该研究成果已成功地应用在交通运输部内河水运示范工程“长江南京至浏河口段数字航道与智能航运”建设中,创建的“长江航运在线”一体化应用体系,已于2009年2月试运行并对外服务。
长江航道局李国祥副局长、吕永祥处长以及大连海事大学、长江南京航道局的领导专家出席了鉴定会。
|
|